國際資安等級大揭密:台灣企業必懂的跨國資安標準與合規指南
近年來,資訊安全已經不再只是「IT 部門的事」,而是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的關鍵。從跨境電商、雲端服務,到國際供應鏈合作,世界各國都對企業提出更嚴格的資安要求。如果一家企業沒有符合國際資安等級或認證,不僅可能失去跨國合作機會,甚至可能在投標、投資或洽談階段直接被淘汰。
舉例來說,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(GDPR,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)已成為所有處理歐盟用戶資料的企業「必須遵循」的規範;而美國的Cybersecurity Maturity Model Certification(CMMC,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)則是國防工業供應鏈的強制要求。這些標準與等級制度,讓資安不再只是「內部管理」,而是一張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。
對於台灣企業來說,理解並導入這些國際資安等級,不只是降低法律風險,更是建立品牌信任、拓展全球市場的重要關鍵。

為什麼要了解國際資安等級?誰需要特別關注?
1. 資安已成為國際合作的基本門檻
以往企業做國際生意時,最常被要求的是「品質認證」與「財務透明」,但現在,資安等級同樣被列入審核名單。特別是在跨境供應鏈與數位服務普及的時代,資安能力已經成為「是否能合作」的第一道篩選條件。
2. 降低法律與合規風險
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資安與個資保護規範,例如:
- 在歐盟,GDPR 的違規罰款最高可達企業營收的 4%。
- 在美國,例如 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(CCPA)針對隱私資料有嚴格要求。
- 在中國,Cybersecurity Law of the People’s Republic of China(網路安全法)配合等級保護制度(MLPS 2.0),若未達標,系統可能無法合法營運。
若台灣企業對於國際資安等級不了解,可能在跨境經營時不慎踩到法規紅線,導致高額罰款、客戶流失或被迫退出市場。
3. 提升國際客戶的信任
許多國際買家或合作夥伴會直接詢問:「貴公司有沒有通過 ISO 27001 或其他資安認證?」若答案是否定,信任度往往會大打折扣。反之,若企業能提出相應認證證明,不僅能縮短談判時間,還能大幅提升合同中標的機會。

誰需要關注國際資安等級?
- 跨國企業:如科技製造業、雲端服務供應商
- 中小企業出口商:包括跨境電商、製造代工、B2B 貿易表面上看似小型,實務上也可能面對國際資安要求
- 金融業者:銀行、保險、金流服務機構
- 新創與 SaaS 業者:任何收集用戶資料且提供國際服務的公司
簡單來說,凡是與國際市場接觸的企業,都需要重視國際資安等級制度。
國際間通用的資安標準
雖然各國的資安等級制度略有不同,但在國際舞台上,有幾個框架幾乎成為全球共通語言。它們就像企業的「國際資安護照」,能讓你在不同市場被認可,減少重複導入的成本與風險。以下是台灣企業最需要認識的核心標準:

1. ISO/IEC 27001:全球最廣泛的資訊安全管理標準
ISO/IEC 27001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與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共同制定,是資訊安全管理系統(ISMS)的基礎框架。
它之所以被稱為「資安界的基本門票」,原因在於:
- 全球適用性:無論在台灣、歐洲、美國或日本市場,幾乎所有跨國合作都承認 ISO 27001。
- 全面性:涵蓋技術控管、風險管理、員工訓練與持續改善,不僅是技術規範,也是一種管理制度。
- 信任建立:對外合作時,持有 ISO 27001 認證能快速展現企業的資安能力,提升國際客戶信任度。

2.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: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資安指南
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制定的 NIST CSF,是一套可彈性套用於不同規模企業的資安框架。它的核心包括五大功能:Identify(識別)、Protect(保護)、Detect(偵測)、Respond(回應)、Recover(復原)。
台灣企業值得關注的原因:
- 美國市場合作要求:許多美國企業要求供應商符合 NIST CSF。
- 國防產業依據:美國國防工業的 CMMC (Cybersecurity Maturity Model Certification)即是以 NIST 為基礎。
- 靈活實施:不同於 ISO 27001 的強制認證,NIST CSF 可依企業成熟度彈性導入。

3. GDPR:歐盟個資保護最高標準
GDPR (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)自 2018 年生效,被公認為全球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。核心要求包括:
- 用戶同意:必須清楚告知資料用途並取得明確同意
- 被遺忘權:用戶有權要求刪除個資
- 資料外洩通報:必須在 72 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
- 資料可攜性:用戶可下載與轉移資料
台灣企業只要涉及歐盟用戶資料(例如 SaaS 平台或跨境電商),即使公司不在歐盟,也必須遵守 GDPR。違規最高罰款可達年營收 4%。

4. PCI-DSS:支付產業的必備資安規範
由 Visa、MasterCard、American Express、Discover 與 JCB 五大信用卡組織共同制定。它針對所有處理信用卡交易的環境,要求:
- 加密與保護持卡人資料
- 嚴格的存取與身份控管
- 系統監控與定期掃描
- 完整的安全政策
若不符合 PCI DSS,企業無法合法處理信用卡交易。對電商、金融與金流平台來說,這是「生死線」。

5. Common Criteria(CC):資訊產品安全評鑑
CC(通用準則)主要針對資訊產品安全性進行驗證,常見應用包含:作業系統、防毒軟體、防火牆、智慧卡、路由器等。
若台灣 ICT 業者欲進軍歐美或日本市場,通常需具 CC 認證,這也是產品得以進入政府或高敏感產業採購的門票。

6. 其他值得關注的國際標準
除了上述五大核心規範,還有幾個次要但重要的標準:
- CIS Controls:18 大資安控制措施,被視為「資安最佳實務」清單。
- SOC 2:針對雲端與服務型企業的資安與隱私稽核報告。
- ISAE 3402:服務供應商內控稽核標準。
這些雖不像 ISO 或 GDPR 那樣廣為人知,但在雲端、金融等產業中,往往是關鍵合作條件。
各國資安等級制度與台灣比較
不同國家的資安制度雖然各有特色,但核心都是建立分級標準、守護資料安全,並提升企業韌性。對台灣企業而言,熟悉主要國際貿易夥伴的資安規範,是贏得信任、順利通過審核的關鍵策略。
1. 美國:CMMC 與 NIST 架構並行,強調供應鏈安全
美國的資安制度以國防及政府供應鏈為核心,建立分級標準與稽核機制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CMMC v2.0(3 級)、NIST CSF、FISMA
- 適用範圍:政府單位、國防及製造承包商、IT 供應鏈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與美國企業合作時,建議依 NIST CSF 建立內控流程,評估導入 CMMC Level 2 以符合供應鏈要求。
2. 歐盟:NIS2 與 GDPR 雙軌並行,重視關鍵基礎與資料保護
歐盟以「關鍵產業安全」與「個資保護」為核心,並推動跨國一致標準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NIS2 指令、GDPR 通用資料保護規則
- 適用範圍:能源、交通、金融、通訊、雲端與網路服務供應商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處理歐盟公民資料或提供線上服務者,應符合 GDPR 規範,並建立資安事件通報流程。
3. 英國:Cyber Essentials 與自主管理,建立企業稽核文化
英國脫歐後延續 GDPR 原則,並推行企業自主管理與稽核制度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Cyber Essentials、NCSC(國家網路安全中心)框架
- 適用範圍:所有與政府合作或提供雲端、IT 服務之企業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若與英國公部門或金融業合作,建議導入 Cyber Essentials 或 ISO 27001 認證以取得信任。
4. 日本:ISMAP 與 JIS Q 27001 並進,強化雲端服務安全
日本政府推動雲端安全標準化,並以國際標準為依據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ISMAP(政府雲端服務安全評估)、JIS Q 27001
- 適用範圍:政府採購、雲端服務供應商、金融與製造業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若目標市場包含日本,建議對照 ISMAP 架構與 ISO 27001 進行內部稽核。
5. 韓國:K-ISMS 與 PIMS,結合個資與營運安全
韓國政府長期推動資訊安全管理認證(ISMS),並整合個資與營運層面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K-ISMS(韓國資訊安全管理制度)、PIMS(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)
- 適用範圍:電信、電商、雲端與金融機構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若與韓國科技或電商平台合作,應了解 K-ISMS 認證要求,以提升合作可信度。
6. 新加坡:MTCS 分級雲端安全,強化政府與金融服務
新加坡政府強調雲端與個資保護,建立多層級安全認證標準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MTCS(Multi-Tier Cloud Security Standard)、PDPA(個人資料保護法)、Cybersecurity Act
- 適用範圍:政府、金融業、雲端服務供應商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提供雲端服務或跨境資料處理者,應依 MTCS 等級分級管理,Level 3 為政府或高敏感資料要求。
7. 馬來西亞:MyCSC 與 PDPA,兼顧企業資安與個資保護
馬來西亞透過政府推動的認證與法規建立企業資安標準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My Cyber Security Certification(MyCSC)、PDPA
- 適用範圍:政府採購、金融與大型企業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若提供雲端或 IT 服務,建議參考 MyCSC 導入 ISO 27001 架構以符合當地安全審核。
8. 中國:等保 2.0 與網路安全法,重視系統等級與資料保護
中國資安制度以系統重要性為依據,分級管理,並建立完整法規體系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等級保護 2.0(MLPS 2.0)、網路安全法、資料安全法、個資保護法(PIPL)
- 適用範圍:所有涉及重要資訊系統、關鍵基礎設施及公眾服務的企業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若有在中國提供 IT 或雲端服務,需通過等保測評,並建立資料安全與合規流程。
9. 台灣:資安等級管理 5 級 + 國際標準導入
台灣企業可依規模與產業需求,採行國際標準同時符合在地法規。
- 主要制度 / 法規:資安等級管理(A、B、C、D、E 五級)、CNS 27001、ISO 27701(個資延伸)、F-ISMS(金融資訊安全)
- 適用範圍:政府機關、金融業、關鍵基礎設施、民間企業
- 對台灣企業建議:建議依產業屬性與規模導入國際標準並符合資安等級管理規範,並強化跨部門協作與人才培育。
整體比較與趨勢觀察
| 國家 | 制度主軸 | 法規/標準代表 | 對企業要求強度 | 台灣企業應注意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美國 | 自願導入 + 產業標準 | NIST CSF、CMMC v2.0 | ★★★★☆ | 供應鏈安全與彈性導入,Level 2 為常見合作門檻 |
| 歐盟 | 法規驅動 + 強制遵循 | GDPR、NIS 2 | ★★★★★ | 強調個資保護與跨境合規,需建立通報與內控流程 |
| 英國 | 自主管理 + 政府框架 | UK GDPR、Cyber Essentials | ★★★★☆ | 建議中小企業導入 Cyber Essentials 或 ISO 27001 |
| 日本 | 政府主導 + 產業分層 | ISMAP、JIS Q 27001、APPI | ★★★★☆ | 雲端與政府採購服務需對照 ISMAP 與 ISO 27001 |
| 韓國 | 政府嚴管 + 雙重認證 | K-ISMS、PIMS、PIPA | ★★★★★ | 電信與金融業要求高,ISMS 是營運前入場券 |
| 新加坡 | 分階導入 + 國際接軌 | MTCS、PDPA、Cybersecurity Act | ★★★☆☆ | 提供雲端或金融服務需達 Level 3 標準 |
| 馬來西亞 | 認證 + 法規結合 | MyCSC、PDPA | ★★★☆☆ | 建議參考 ISO 27001 架構導入 MyCSC |
| 中國 | 系統分級 + 法規嚴管 | MLPS 2.0、網路安全法、PIPL | ★★★★★ | 重要系統需通過等保測評,建立資料安全流程 |
| 台灣 | 國際標準導入 + 在地化 | 資安等級管理 5 級、CNS 27001、ISO 27701、F-ISMS | ★★★☆☆ | 建議導入國際標準並符合五級管理,強化跨部門與人才培育 |
歐美重視法規遵循與責任制,亞太國家強調執行力與彈性導入,台灣則位於兩者之間。對想進軍國際市場的台灣企業來說,同時符合 國際標準(ISO、NIST) 與 在地法規(GDPR、PIPA、PDPA、MLPS) 是取得市場信任、順利合作的重要策略。此外,跨境資料流動與供應鏈安全日益重要,建議企業提前建立內控流程、稽核機制與資安人才培訓,才能有效降低風險並提升商業競爭力。
台灣企業如何導入國際資安等級?
全球資安標準雖各有差異,但導入思路一致:先了解現況、再對照目標標準、最後落地執行。對台灣企業而言,導入國際資安等級的實務步驟可以這樣做:
- 現況盤點:清楚掌握資安現況
盤點企業現有資安政策、流程、系統設備與人員能力,確認關鍵資料與核心業務。建議先從個資管理、雲端服務及內部網路安全開始。 - 選擇適用標準:依市場與產業需求決定
根據企業主要出口或合作市場,選擇適合的國際資安標準,例如 ISO 27001、ISO 27701、CMMC v2.0(美國)、F-ISMS(金融)、NIST(美國科技業),或其他目標市場要求的制度。 - 差距分析:找出現行與標準之間的差距
將現況盤點結果與目標標準比對,識別政策缺口、技術不足或教育訓練缺失,並依重要性排序。 - 制定落地計畫:具體改善與管理流程
建立分階段改善計畫,設定優先項目,導入控管措施、稽核機制與教育訓練,確保每個環節可被檢核與追蹤。 - 持續優化:建立資安韌性
資安不是一次完成,而是持續改善。定期稽核、弱點掃描、事件通報及管理流程,是確保標準持續符合國際要求的關鍵。
企業可先從核心系統與個資管理開始,逐步擴大到整體組織,減少一次導入的複雜度與成本。
資安等級是企業走向國際的護照
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,國際資安標準已不只是技術要求,而是企業信任的證明。具備成熟資安等級的企業,不僅能降低資安風險,也能在跨境合作、政府採購與國際供應鏈中建立信譽優勢。
對台灣企業來說,掌握國際資安標準意味著:
- 提升市場競爭力:符合國際要求,產品與服務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。
- 降低商業風險:強化內部控管與資料保護,減少資安事件與罰則風險。
- 建立長期信任:合作夥伴與客戶更易信任企業,擴大商機與品牌價值。
遠振資訊提供全方位企業資安解決方案,包括 WAF 防火牆、弱點掃描、源碼掃描、滲透測試、Code Signing 程式碼簽章、SSL 數位憑證、S/MIME 信箱憑證、OSecure 郵件過濾…等,協助企業建立穩固的資安防線。立即聯繫我們,了解遠振資安服務,為企業打造堅不可摧的資訊安全!歡迎來電 4499-343 (手機撥打請加 02)或與線上客服諮詢,我們將為您提供專屬服務。

國際企業資安風險與應對策略
中小企業資安特別關注事項
- 優先處理關鍵風險:資安預算有限時,可從低成本且國際認證工具入手,例如 Cloudflare(DDoS 防護)、Bitdefender(防毒)、防火牆與備份機制,逐步提升防護力。
- 利用外部資安服務:中小企業多無專職資安人員,可考慮 SOC(安全運營中心)監控服務,兼顧專業與成本效率。
- 簡單實用的員工教育訓練:提供易懂資安指引,例如辨識釣魚郵件、設定高強度密碼,確保員工能在跨國業務環境中降低風險。
- 雲端資安管理:使用國際雲端服務(如 Google Workspace、Microsoft 365)時,務必開啟 MFA 多重驗證與存取控制機制,減少帳號被盜風險。
- 內外部威脅管理:除了防範駭客攻擊,也應對機密文件加密、存取權限控管與資料分類,以防資料外洩影響國際合作信任。

企業整體資安防護重點
- 資安意識提升:每季安排資安演練(如模擬釣魚攻擊),確保員工熟悉應對流程,增強跨國業務警覺性。
- 基本資安防護建置:安裝防毒軟體、啟用防火牆、定期更新系統補丁,降低漏洞風險。
- 數據備份與異地存放:關鍵資料需定期自動備份,並存放於異地或雲端,以防勒索病毒或災害影響營運。
- 帳戶權限管理:依職務設置最小權限存取,確保員工僅能存取必要資料,降低內部資料外洩風險。
- 符合法規要求:遵循國際與在地資安標準,如 ISO 27001、GDPR、NIST 等,確保跨國業務合規,降低罰款或聲譽風險。
- 資安事件應變機制:針對不同事件建立應變計畫,並依規定時限向主管機關通報,例如個資外洩 72 小時內、重大事件 24 小時內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