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 vs. ChatGPT:AI 資安風險大不同?2025 企業選用指南

DeepSeek、ChatGPT 終極資安對決:2025 最新漏洞風險、政府禁用現況,企業該怎麼選?

2025 年,AI 不再只是科技圈的熱門字,它已經悄悄走進各行各業,成為企業提升效率的「必備工具」。 DeepSeek 憑藉程式碼生成的高效率與超高性價比,迅速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;ChatGPT 則以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,從內容創作到客戶服務,幾乎無所不能 然而,當這些 AI 工具為我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,潛藏的資安風險也不容忽視。

對台灣的企業主和 IT 主管來說,如何在享受 AI 帶來的好處時,同時把資安風險和法規遵循考慮進去,這絕對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。
本文將深入解析這兩大 AI 模型的資安風險、全球監管趨勢,並提供企業最關鍵的資安評估與策略建議,幫助您在 AI 浪潮中,做出最明智的選擇。

AI 雙星崛起,商機與挑戰並存

 

AI 的發展勢不可擋,正以驚人速度改變世界,深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商業模式。在這波巨大變革中,DeepSeek 和 ChatGPT 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崛起路徑,但也共同面臨越來越棘手的資安考驗。

DeepSeek:低成本與開源的市場敲門磚

DeepSeek 憑藉令人驚訝的「超高性價比」迅速崛起。據業界估算,它的開發成本僅約 600 萬美元,相較於 ChatGPT 等頂級模型動輒破億美元的投入,成本優勢非常明顯。特別在程式碼生成資料處理方面,DeepSeek 展現出卓越的效率與精準度,對技術導向的企業來說,吸引力十足。

更棒的是,DeepSeek 採用開源模型(如 DeepSeek-R1 與 V3),這意味著開發者能自由存取、修改甚至重新部署它的程式碼。這種開放性雖然帶來高度的彈性與客製化空間,降低了企業導入 AI 的門檻,但它也像一把雙面刃,讓潛在的資安風險變得更加複雜。

DeepSeek AI 介面展示
ChatGPT 應用介面

ChatGPT:功能全面,站穩企業級應用市場

由 OpenAI 開發的 ChatGPT,可以說是大型語言模型領域的領頭羊。它憑藉強大的自然語言能力,已經在內容創作圖文設計客戶互動等許多領域站穩腳步。從最初單純的文字生成,到現在 GPT-4o 模型實現的多模態功能(支援文字、圖像、語音),ChatGPT 正不斷拓展應用範圍,成為企業行銷、客服、研發等各環節不可或缺的智慧助手。

許多大型企業,特別是那些對合規性與服務穩定度要求很高的產業,也將 ChatGPT 視為首選。OpenAI 陸續推出的企業級解決方案,像是 ChatGPT Enterprise,更提升了市場對它在安全與效能方面的信心。

共同挑戰:能力躍升,資安警報同步拉響

然而,不論是 DeepSeek 或 ChatGPT,當這些 AI 模型的能力不斷提升、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時,它們所面臨的資安挑戰也跟著升級。資料外洩、模型被有心人士濫用、惡意提示注入等問題,早已不是電影情節,而是真實發生、且持續演進的資安威脅。

對企業來說,AI 確實能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,但更重要的是,怎麼確保這些智慧工具本身,不會反過來變成資安破口?這已經是導入 AI 時最關鍵的考量了。資安,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額外選項,而是企業推動 AI 發展的根本。

AI 資安挑戰示意圖
 

DeepSeek 的資安迷霧:成本優勢下的潛在危機

 

DeepSeek 儘管憑藉成本優勢在市場上快速竄紅,但它在資安方面的問題,也引發業界不少討論。特別在雲端安全、隱私保護以及提示注入防護上,DeepSeek 都暴露不少需要盡快解決的潛在漏洞。

雲端資料的脆弱防線:警惕歷史案例

資安界對 DeepSeek 的疑慮,是從實際案例開始的。在 2023 年,紐約資安公司 Wiz 的報告就指出,DeepSeek 因為雲端資料庫「未加密」與「配置錯誤」,導致超過百萬筆敏感資料外洩,內容包含使用者的聊天記錄、API 密鑰和後端系統日誌。這起事件直接暴露了 DeepSeek 在雲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,大幅增加了資料被盜用或系統遭惡意攻擊的風險。

資安專家們不免擔憂,DeepSeek 畢竟是個較新且快速更新的開源模型,它的漏洞修復速度可能相對慢。這種修補延遲,恐怕會讓駭客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大規模資料竊取或發動勒索攻擊,對企業來說,無疑是顆不定時炸彈。

DeepSeek AI 介面展示
ChatGPT 應用介面

資料主權與監管陰影:跨境資料傳輸的隱憂

DeepSeek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地方,是它的伺服器主要設在中國。這表示它必須遵守中國的《2017 年網路安全法》《2021 年資料安全法》等法規。這不僅意味著企業與個人使用者的資料(像是聊天記錄、鍵盤模式、IP 位址等)在特定情況下,可能被要求與中國政府共享,更讓跨國企業對資料主權和監控問題產生深層疑慮。

NPR 曾報導,DeepSeek 會蒐集使用者的電子郵件、電話號碼與生日等個人資訊,但資料保留期限卻只以「必要時間」籠統說明,缺乏明確標準。這種不透明性讓許多國際企業卻步。耶魯大學學者 Samm Sacks 更曾警告,這些可能被政府存取的資料,甚至有被用於國家級網路釣魚攻擊或情報蒐集的風險。這不單只是企業資安問題,更升高到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的敏感議題了。

模型濫用與內容審查:提示注入的深層威脅

在模型安全方面,DeepSeek 面對提示注入攻擊的防護能力,特別讓人憂心。Cisco 的資安調查指出,DeepSeek 的模型在應對這類攻擊時,防護能力明顯不足,惡意攻擊者能輕易繞過安全限制,誘導 AI 生成惡意程式碼、勒索軟體或深度偽造內容

Enkrypt AI 的測試進一步發現,DeepSeek 較容易受到第三方惡意操控,甚至可能被用於生成有害資訊或自動化網路攻擊,對網路安全構成潛在威脅。此外,社群平台上也有使用者反應,DeepSeek 的內容生成受限於中國的網路審查機制,對於涉及敏感議題(例如 1989 年天安門事件)的問題,往往無法給出正面回應。這不僅影響 AI 應用的中立性,也可能限制了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多元化應用。

AI 資安挑戰示意圖

DeepSeek 主要資安風險摘要

風險類別 簡要說明 潛在影響
資料外洩 雲端配置錯誤,百萬筆資料外洩。 敏感資料曝光、勒索。
隱私/資料主權 受中國法規控管,資料可能被政府共享。 資料監控、合規性問題。
提示注入 防護弱,容易生成惡意內容。 惡意程式碼、假資訊。
內容審查 受中國審查,資訊可能不中立。 應用受限、資訊偏頗。
 

ChatGPT 的資安挑戰:成熟架構下的隱患與改進

 

OpenAI 打造的 ChatGPT,因為具備強大的多模態功能和企業級安全特性,廣受好評,但即使架構相對成熟,也並非無懈可擊。在資料外洩、隱私爭議與模型濫用等方面,ChatGPT 仍面臨不斷需要改進的資安挑戰。

使用者憑證安全:歷史教訓與防禦策略

在身份驗證系統的安全方面,ChatGPT 也曾面臨考驗。例如,2023 年,暗網駭客曾聲稱竊取約 2000 萬組 OpenAI 使用者憑證,包括電子郵件與密碼。儘管 OpenAI 並未全面證實這次事件的真實規模,但這項傳聞,足以凸顯它在身份驗證系統上的潛在漏洞。

Cybersecurity Dive 等資安媒體紛紛示警,提醒企業使用者,如果未能有效啟用雙重認證(2FA)或單一登入(SSO)等安全機制,帳戶恐怕會面臨被盜用的風險。這提醒我們,即使是領先的 AI 服務供應商,企業端也務必做好使用者身份的安全管理。

DeepSeek AI 介面展示
ChatGPT 應用介面

隱私政策與資料記憶:透明度與使用者選擇權

ChatGPT 的隱私政策允許蒐集使用者輸入的內容、設備資訊與 IP 位址。而它的記憶功能,雖然本意是為了提升使用者體驗,但也可能無意間記錄下私人對話,讓使用者對隱私感到擔憂。儘管 Al Jazeera 指出,ChatGPT 的資料蒐集範圍與 DeepSeek 相似,但 OpenAI 在政策透明度上相對較高,而且允許使用者選擇不讓資料用於模型訓練

然而,對於免費版使用者來說,圖像與語音資料的發布可能延遲,這增加了未經授權存取的風險。特別是在企業環境中,如果沒有妥善管理,這些資料處理方式恐怕違反像是 GDPR(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)或 CCPA(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)等嚴格的資料保護法規。

AI 智慧財產權:模型蒸餾帶來的爭議

在 AI 業界,關於智慧財產的爭議也層出不窮。OpenAI 就曾指控 DeepSeek 未經授權,利用 ChatGPT 的輸出內容進行模型蒸餾,這等於是拿競爭對手的成果來訓練自己的模型,也引發了激烈的智慧財產權糾紛。哈佛法學院的 Louis Tompros 曾分析,DeepSeek 可能透過頻繁查詢 ChatGPT 的 API,取得 ChatGPT 產生的內容來訓練模型。

這類事件不只顯現出 AI 模型產出的內容可能被第三方濫用的問題,也間接增加了資安威脅。當企業使用 ChatGPT 處理機密業務時,如何確保 AI 產出的內容不會被不當利用,已成為一個必須關注的課題。

AI 資安挑戰示意圖
ChatGPT 應用介面

提示注入防護:持續進化的安全圍籬

相較於 DeepSeek,ChatGPT 在提示注入防護方面,表現確實更穩定。OpenAI 的封閉模型加上嚴格的安全措施,讓它更不容易被「越獄」,生成有害內容的風險也相對較低。TechTarget 等媒體也普遍認為,ChatGPT 的安全防護能有效抵禦大部分的提示注入攻擊。

不過,這不代表 ChatGPT 就能掉以輕心。面對越來越精密的攻擊手法,仍有可能繞過現有的防護。因此,就算企業使用 ChatGPT,也需要提高警覺,持續關注它的安全更新與最新做法。

ChatGPT 主要資安風險摘要

風險類別 簡要說明 潛在影響
使用者憑證外洩 曾有駭客宣稱竊取憑證,身份驗證系統漏洞。 帳戶盜用、未經授權存取。
隱私資料蒐集 記憶功能可能記錄私人對話,資料處理有延遲。 隱私洩露、違反資料保護法規(GDPR)。
模型濫用 產出內容可能被第三方「模型蒸餾」或不當利用。 智慧財產權糾紛、間接資安威脅。
提示注入 防護較佳,但高階攻擊仍可能突破。 特定情況下可能生成有害內容。
 

全球監管風暴:AI 禁令下企業如何應對?

 

進入 2025 年,DeepSeek 和 ChatGPT 因為資安與隱私問題,正面臨全球多國政府的禁用或限制。這不只反映了各國對 AI 潛在風險的警惕,也為企業在全球市場的 AI 應用策略,帶來了新的挑戰。

DeepSeek 的黑名單:多國政府戒備森嚴

由於 DeepSeek 涉及雲端漏洞、資料監控風險,且受中國法規約束,多國政府已對其採取限制或禁用措施:

  • 美國:紐約、德州、維吉尼亞等州政府已禁用 DeepSeek,聯邦層級的 NASA、國防部、海軍也祭出禁令。國會更曾提案《HR 1121 法案》,點名 DeepSeek 為「國安五級警報」。
  • 澳洲:2025 年 2 月,內政部宣布禁用 DeepSeek,情報單位直指其存在「不可接受的安全風險」。
  • 印度:2025 年初,財政部禁止政府員工使用,憂其資料傳輸機制恐危及國安。
  • 南韓:工業部與水電核電公司全面禁用,個資保護委員會亦要求提交資料處理報告。
  • 台灣:數位發展部明確指出 DeepSeek 可能「危害國家資訊安全」,禁止公部門及關鍵基礎設施使用。
  • 義大利:資料保護局以違反 GDPR 為由,禁止其應用程式在 Apple 與 Google 商店上架。
DeepSeek AI 介面展示
ChatGPT 應用介面

ChatGPT 的局部限制:合規優先下的審慎態度

雖然 ChatGPT 面臨的禁令不如 DeepSeek 廣泛,但各國政府與企業仍因合規與資料保護需求,採取了部分限制:

  • 印度:2024 年初,財政部發布指引,提醒政府員工使用生成式 AI(含 ChatGPT)時須避免處理機密資料,以防資料外洩。屬於「審慎使用」建議,非全面禁用。
  • 南韓:工業部禁止公務員使用 ChatGPT,並強調對 AI 工具應保持警覺。同時,Kakao、SK Hynix 等大型企業也限制內部使用。
  • 企業層面:金融、醫療等高度監管產業的跨國企業,出於合規與資安考量,多傾向限制使用 ChatGPT,或採用本地部署的 AI 方案,以保障資料主權與安全。

監管趨勢的啟示:資料主權與信任是關鍵

觀察 DeepSeek 和 ChatGPT 兩者面臨的監管差異,我們可以發現,DeepSeek 的禁用主要源自中國背景、資料跨境傳輸風險,以及透明度不足,西方國家尤其警惕它潛在的情報蒐集功能。而 ChatGPT 的限制則更聚焦在資料隱私與法規遵循,特別是在受嚴格法規(如 GDPR)約束的地區。

這股全球性的監管風暴清晰地傳達一個訊息:在 AI 時代,資料主權與信任已成為國家與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。企業在導入 AI 技術前,必須充分理解各國法規與自身業務的合規要求,並將供應鏈的資安風險納入策略考量。

AI 資安挑戰示意圖
 

AI 選型策略:DeepSeek vs. ChatGPT 的企業決策框架

 

面對 DeepSeek 和 ChatGPT 各自應用優勢與資安挑戰,企業到底該怎麼選,才能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?以下提供一套綜合考量資安、功能、成本與法規遵循的決策框架,幫助您在 2025 年的 AI 浪潮中,穩健布局並做出最佳決策。

DeepSeek vs. ChatGPT:核心風險比較

風險類別 DeepSeek(風險較高) ChatGPT(風險較低,但仍需警惕)
資料外洩 雲端配置錯誤,百萬筆資料外洩。 曾有使用者憑證外洩傳聞,但相對有較完善的安全機制。
隱私保護 受中國法規影響,資料可能被政府共享,透明度低。 符合 GDPR/CCPA,企業資料不訓練模型,但記憶功能存在隱私疑慮。
提示注入 防護弱,惡意程式碼、有害內容生成風險高。 防護較強,但高階攻擊仍可能突破。
模型濫用 開源特性易遭惡意利用,或生成不實資訊。 產出內容可能被第三方「模型蒸餾」或不當利用。
監管與地緣政治 中國背景導致多國政府禁用,跨境業務風險高。 禁用範圍較小,合規性高,但仍受部分隱私規範影響。

DeepSeek 與 ChatGPT:企業應用綜合比較

面向 DeepSeek ChatGPT
主要優勢 成本低、開源,尤其擅長程式碼生成。 多模態、應用領域廣泛,且易於企業系統整合。
典型應用 資料分析、程式碼開發、產品研發。 內容創作、客戶服務、行銷推廣、多語言應用。
成本 非常低廉(API 約 $0.0008/千 token) 相對較高(API 約 $0.004/千 token)
部署彈性 可本地部署、資料掌控度高。 主要為雲端服務、與微軟生態系整合。
適用企業 適合預算有限、或技術導向的企業。 適合大型、重視法規遵循,或需要生態系整合的企業。
 

企業該如何選擇 AI 工具?實質考量你的「核心需求」

選擇 AI 工具並沒有一體適用的答案,關鍵在於仔細評估企業自身的核心需求與風險承受度。你不妨自問以下問題:

如果業務涉及金融、醫療、法律等高敏感行業,或是會處理大量客戶的機密資料,那麼資安強度與法規遵循絕對是首要考量。這時,應該選擇具備完善安全架構、明確隱私政策,且能符合國際法規(像是 GDPR)的方案,例如 ChatGPT 企業版。同時,務必啟用雙重認證(2FA)、單一登入(SSO),並考慮關閉 AI 的記憶功能。
如果主要需求是程式碼生成、資料分析、學術研究等技術任務,而且預算有限,DeepSeek 的低成本與開源彈性會是強大誘因。但如果業務廣泛涉及內容創作、多語言客戶服務、行銷企劃,而且需要多模態能力並與現有辦公系統深度整合,那麼 ChatGPT 的通用性與生態系優勢就更顯重要。
企業應詳細計算 AI 導入的總持有成本(TCO),不只看 API 價格,也要考量額外資安防護、人員培訓與未來擴充費用。DeepSeek 的本地部署選項能為特定企業提供更強的資料掌控力。ChatGPT 的雲端服務模式則帶來更高的便利性與擴充性。
如果業務涉及歐美等對中國背景 AI 設有限制的地區,DeepSeek 可能帶來法規遵循與商譽上的風險。這時,選擇在國際市場有較高接受度的工具(如 ChatGPT),會是更保險的策略。
無論選擇哪種 AI 工具,都應將其視為動態系統。企業必須建立一套持續的資安監控與漏洞管理機制,定期追蹤供應商的資安公告,並及時更新系統。同時,內部員工的資安意識培訓也至關重要,防範人為操作導致的資安破口。
 

資安做對了,AI 才能真正為企業加分!

  DeepSeek 開源彈性高、價格實惠;ChatGPT 功能強大、整合便利,各有優勢。但不論選擇哪一套工具,資安都是企業導入 AI 時最不能忽視的關鍵。

  想讓 AI 成為助力,而非風險?就從完善健全的資安開始。提供全方位企業資安解決方案,包括 AI WAF 防火牆弱點掃描入侵偵測惡意軟體掃描S/MIME 信箱憑證OSecure 郵件過濾…等,幫助您打造滴水不漏的防線,守住每一分商機。

  立即聯繫我們,了解遠振資安服務,為企業打造堅不可摧的資訊安全!歡迎來電 4499-343 (手機撥打請加 02)或與線上客服諮詢,我們將為您提供專屬服務。